802 后级
来自德国Music Culture 德国音乐文化的HiFi 前后级——602+802!
MC 602前级放大器
在不考虑成本前提下,相比分体式前后级,同一品牌下的合并式放大器是略有妥协的。把话倒过来说,如果厂家在产品品质和声音追求上没有区别,分体式前后级的优势又怎能充分体验呢?这一点在MC 602和MC 802上充分得到说明和验证。我们先来看看MC 602前级放大器,外观方面依然沿袭了MC设计特点,功能键全部直接设计在屏幕两侧,使用上非常直观直接,同时配备厚实的金属遥控。由于MC依然保持标准机型设计,因此MC 602机内拥有宽裕的空间,而好处是令组件之间电气的干扰大大降低。而这一情况在MC 802机内同样如此。MC 602具备7组输入,除了传统的RCA外,还具备烧友十分看重的XLR平衡输入,以及Bypass(Processor)输入(可以让玩家直接作为后级使用)。
MC 602内部可见部分有两块独立的高品质PCB电路板,一块负责输入端,另一块负责输出端。输出端PCB上有两个一大一小封装的MC定制变压器,能让电磁波影响降到最低。大的变压器负责模拟线路供电,小的变压器则负责面板显示和相应的数字电路。音控方面为ALPS制品,信号传输路径均以最短和最直径的方式实现,同时感受到MC 602前级放大器在设计思路上力求提高讯噪比,令声音背景更为干净,音质更加纯净。
MC 802立体声后级放大器
MC 802立体声后级放大器,内部组件布局采用左右对称方式,有一种双单声道模块置于同一箱体内的感觉,只是两部分组件均使用同一只大型环形变压器(800W)。每边声道功放模块上,均搭载24000μF容量的电容(12000μF×2)。MC 802的原厂定制功放晶体管比一般的晶体管有加倍的输出功率,虽然成本提高了,但厂家在用料这个环节上从来不作妥协,在8Ω负载下,功率则为180W。在4Ω负载下,功率为280W。MC 802的功率模块采用了立式布局,晶体管以“粗暴”的方式,直接紧贴机身两侧的散热片上,不但令机内空间有更多宽裕空间,同时直接提高发热元件的散热效能。MC 802内部导体全部采用高成本的OCC纯铜线,所有端子均使用单晶铜(OFC/OCC)制品,确保讯号得到高保真的传输和还原。
从细节感受发烧之道
每次接触MC,都会留给我深刻的印象,这次亦然!MC 602和MC 802外观不但沿袭了MC的血统,即使两款产品叠放一起也能呈现端庄优雅之美和蓄势待发的态势。MC 802背面喇叭接线端采用了跟MC 702一样的“一字型”锁头,保证烧友接线能得到最牢固效果。MC 602和MC 802设计上可以进行叠机,当然,有条件还是分开摆放最好,例如在机架上进行上下层摆放。不过MC 602和MC 802凭借采用极其厚实厚重的箱体,对抑制谐振和干扰方面都起到最大的好处,即使万不得已叠放一起也不用担心使用效果。
总结
你可能会问我分体式前后级MC 602/MC 802与MC 702如何选择?我认为,如果预算有限且打算组合简易型系统,可以考虑MC 702。而如果预算充足,那就肯定购入分体式前后级组合了。
产品参数
类型:立体声后级放大器
输出功率: 峰值780W(4Ω) , 280W (4Ω) , 180W (8Ω)
输入: 1对 XLR (平衡) + 1对 RCA (同轴)
最大电压输出: 85V (伏) Peak (峰值)
最大电流输出: 25A (安) Peak (峰值)
输入阻抗: 10kΩ , XLR平衡10kΩ / RCA同轴
信噪比: 98/101dB, 1V/25Ω, CD 103/107dB,1V/25Ω,
总谐波失真: <0.005% , 4Ω, 1kHz , 50W
输入灵敏度: 315mV
频率响应: DC-130kHz
阻尼系数: 300(4Ω)
尺寸: 450 x 425 x 165mm(W x H x D)
重量: 20kg